马铃薯白绢病(Potato southern blight)
类型:真菌性病害
简介:马铃薯白绢病主要在我国南方发生,一般病株率10%-15%,可造成明显减产。贮藏期间,造成大量薯块腐烂。

马铃薯白绢病是马铃薯上常见病害之一,分布普遍,全国各马铃薯种植区域普遍发生。主要在我国南方发生,一般病株率10%-15%,可造成明显减产。贮藏期间,造成大量薯块腐烂。

田间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块茎,有时也为害茎基部。薯块受侵染后,在病部密生白色绢丝状白色霉层,扩展后呈放射状,后期形成黄褐至棕褐色圆形粒状小菌核,剖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腐烂;茎基感病后,初期略呈水渍状,后在病部产生绢丝状白色霉层,后期形成紫黑色近圆形粒状小菌核,植株叶片变黄至枯死。

病原:Sclerotium rolfsii 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疏松,具隔膜,可集结成菌核。菌核球形或椭圆形,初白色紧贴于寄主上后变为黄褐色,似油菜籽?有性态为Atheliarolfsii (Cursi)Tu. amp; Kimbrough.称罗耳阿太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此外有报道Corticium rolfsii (Sacc.)Curzi称罗耳伏革菌也是该病病原?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或菌丝遗留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田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土壤、病株残体、肥料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萌发后产生菌丝从根部或近地表茎基部侵入形成中心病株后在病部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及圆形小菌核再向四周扩散?菌丝不耐干燥发育适温32-33最高40最低8耐酸碱度范围pH值为1.9-8.4,最适pH值为5.9?在我国南方种植区域,六?七月高温高湿栽植过密行间通风透光不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nbsp;

1、农业防治:(1)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3)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667m2施消石灰100-150kg,调节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

2、药剂防治:用2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1公斤加1公斤细土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7-10天喷施或灌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