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
类型:细菌性病害
简介: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容易被误认为马铃薯粉痂病)。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田间症状:该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块茎,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呈疮痂状,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病原:病原为厚壁菌门链丝菌属的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Thaxter)Waks.et Henvici.

侵染循环:病原菌在病薯或土壤中越冬,在薯块形成和膨大期,从薯块皮孔或伤口侵入。该病适宜发生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易发病,低洼地易发病,不同的品种间发生差异显著,薯块薄皮易感病,厚皮品种相对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不要从发病区域调薯种。

2)种薯处理:选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4分钟,晾干后播种。

3)多施有机肥或绿肥。

4)实行轮作,与豆科、百合科、葫芦科作物实行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