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干腐病(Potato Fusarium dry rot)
类型:真菌性病害
简介: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贮藏期最主要病害之一。

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贮藏期最主要病害之一。

田间症状:块茎染菌后,表皮颜色变暗发黑,切开块茎后内部组织呈环状皱缩,空心空腔,腔壁上长满菌丝,呈干腐状。在高温时,块茎表面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表皮凹陷、皱缩,后期呈皱果状。

病原:引用干腐病的病菌为镰刀菌,研究表明有多种镰刀菌均能引起该病。

侵染循环: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以菌丝体和孢子在病残体或者土壤中越冬,病菌以分生孢子通过块茎表皮伤口、芽眼、皮孔等侵入,侵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块茎才开始表现。主要侵入期为块茎膨大期、收获期、运输贮藏及种薯切块过程中。在田间通过雨水传播引起再侵染。病菌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在马铃薯生长后期注意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收获时注意避免伤口,薯块充分晾干后再入窖。

3、贮藏窖中保持通风干燥,发现病烂薯及时清除。

4、药剂防治,在播种前,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